| 
	食品冷库的控制与保护系统是 “智能中枢 + 安全屏障” 的结合体,核心是通过实时监测关键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电流等),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,并在异常时触发保护动作,既确保库内温度稳定(保障食品安全),又防止制冷设备损坏,实现 “精准控温 + 安全运行” 双重目标。
 
	控制与保护系统的首要任务是维持库内温度在设定范围(如冷藏 0~4℃、冷冻 - 18~-25℃),其工作流程围绕 “监测→判断→执行” 三步循环,全程无需人工干预。
 
	
		关键部件:库内温度传感器(多为铂电阻传感器,精度高、稳定性强)、温度变送器。
	
		工作方式:
		
			
				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库内关键位置(如不同货架区域、回风处),直接接触空气,实时采集温度数据(精度可达 ±0.1℃)。
			
				传感器将温度信号(模拟信号)通过温度变送器转换为数字信号,传输至核心控制器(如 PLC 控制器、单片机),形成 “温度数据实时流”。
			
		特殊设计:大型冷库会布设多个传感器(如 1000㎡冷库至少 3~5 个),避免局部温度不均导致误判(如靠近蒸发器区域温度低、角落区域温度高),控制器会取平均值或重点参考回风处温度(更能反映库内整体温度)。
	 
	
		关键部件:核心控制器(带预设程序)、参数设定面板。
	
		工作方式:
		
			
				工作人员提前在面板上设定 “目标温度” 和 “温差阈值”(如冷冻库目标 - 20℃,阈值 ±1℃),控制器将实时温度与目标温度对比。
			
				若实时温度高于目标温度 + 阈值(如 - 19℃,超过 - 20℃+1℃):控制器判断 “需降温”,下达 “启动指令”。
			
				若实时温度低于目标温度 - 阈值(如 - 21℃,低于 - 20℃-1℃):控制器判断 “温度过低”,下达 “停机指令”。
			
				若温度在 “目标温度 ± 阈值” 范围内:控制器维持当前状态(不停机也不额外启动),避免设备频繁启停(延长寿命、降低能耗)。
			 
	
		关键部件:电磁阀、压缩机接触器、风机接触器。
	
		工作方式:
		
			
				收到 “启动指令” 时:控制器先接通风机接触器(启动库内蒸发器风机,让空气循环),再接通压缩机接触器(启动压缩机,开始制冷循环),同时打开电磁阀(让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吸热)。
			
				收到 “停机指令” 时:控制器先关闭电磁阀(切断制冷剂供应),延迟 30 秒~1 分钟后关闭压缩机(避免压缩机带负荷停机,保护电机),最后关闭风机(或保持风机低转速运行,维持空气轻微循环,避免局部结霜)。
			
		特殊场景:急冻库(-30~-40℃)启动时,控制器会先让压缩机以 “满负荷” 运行(快速降温),当温度接近目标值时,切换为 “部分负荷”(如螺杆式压缩机调节滑阀开度),避免温度骤降导致食品冻伤(如肉类细胞破裂,影响口感)。
	 
	当制冷系统出现参数异常(如压力过高、电流过大)时,保护系统会优先切断危险设备(如压缩机),避免故障扩大,同时发出报警信号,提醒工作人员处理,核心保护功能分为三类。
 
	制冷系统的压力(压缩机排气压力、蒸发器吸气压力)直接反映循环状态,压力异常可能导致管道破裂、压缩机损坏,需实时监控。
 
 
	
		高压保护(针对压缩机排气端)
		
			
				触发条件:当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压力超过设定值(如水冷式冷凝器高压阈值 1.8MPa,风冷式 2.2MPa),通常因冷凝器散热不良(如冷却塔缺水、风扇故障)、制冷剂充注过多导致。
			
				保护动作:高压传感器将信号传至控制器,控制器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(停机),同时点亮 “高压报警” 指示灯,蜂鸣器响起。工作人员需排查散热系统(如清理冷凝器灰尘、检查冷却塔水泵),排除故障后,按下 “复位按钮” 才能重启压缩机。
			
		低压保护(针对蒸发器吸气端)
		
			
				触发条件:当蒸发器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力低于设定值(如冷冻库低压阈值 0.1MPa),通常因制冷剂泄漏、节流阀堵塞(制冷剂供应不足)导致。
			
				保护动作:低压传感器触发保护,控制器停机并点亮 “低压报警” 灯,防止压缩机因 “缺制冷剂空转” 导致电机过热烧毁。需先检漏补加制冷剂或清理节流阀,再复位重启。
			 
	压缩机、风机等设备的电机是系统核心,电流过大或温度过高会直接烧毁电机,需双重保护。
 
 
	
		过载保护(电流监控)
		
			
				关键部件:热过载继电器(串联在电机电源回路中)、电流互感器。
			
				工作方式:当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 1.2~1.5 倍(如压缩机额定电流 10A,过载阈值 12A),热过载继电器的双金属片因发热变形,触发触点断开,切断电机电源;同时控制器接收 “过载信号”,报警提示。需排查电机是否卡滞、电压是否异常,冷却后复位。
			
		电机温度保护(温度监控)
		
			
				关键部件:电机内置温度传感器(PTC 热敏电阻)。
			
				工作方式:当压缩机电机绕组温度超过 120~140℃(不同电机阈值不同),传感器电阻值急剧增大,控制器检测到后立即停机,避免绕组绝缘层烧毁(绝缘层损坏会导致电机短路)。需等电机冷却至常温(约 1~2 小时),排查散热风扇是否故障,再重启。
			 
	蒸发器是库内吸热部件,温度过低易结霜过厚(影响吸热)或冻裂(尤其冷藏库,蒸发器温度接近 0℃),需针对性保护。
 
 
	
		防冻保护(针对冷藏库蒸发器)
		
			
				触发条件:蒸发器表面温度低于 0℃(冷藏库设定阈值,如 - 2℃),可能因风机故障(空气不循环,局部温度过低)导致。
			
				保护动作:蒸发器温度传感器触发保护,控制器关闭压缩机,启动蒸发器电加热(或热气除霜),待温度回升至 5℃以上,再恢复正常运行,避免蒸发器冻裂。
			
		除霜保护(针对冷冻库蒸发器)
		
			
				触发条件:蒸发器结霜厚度超过 5mm(通过 “运行时间” 或 “霜层传感器” 判断,如冷冻库每运行 6~8 小时除霜一次),霜层会阻碍热量交换,导致制冷效率下降 50% 以上。
			
				保护动作:控制器自动进入除霜模式,关闭压缩机和风机,启动电加热(或通入压缩机高温排气),融化霜层;除霜过程中监测蒸发器温度,当温度升至 5℃(确保霜层完全融化),自动停止除霜,恢复制冷循环,同时打开接水盘加热(避免融化的水结冰堵塞排水口)。
			 
	控制与保护系统并非各功能独立运行,而是通过控制器实现 “联动响应”,确保异常处理更精准,例如:
 
 
	
		当库内温度过高(需启动制冷),但压缩机因 “高压保护” 停机时:控制器会优先处理高压故障(如启动冷凝器备用风扇),待高压恢复正常后,再执行 “降温指令”,避免带着故障强行启动。
	
		急冻库快速降温过程中,若电机出现 “过载报警”:控制器会先降低压缩机负荷(如螺杆机调小滑阀开度),若过载仍未解除,再停机报警,平衡 “降温需求” 与 “设备安全”。
	
		停电恢复后:控制器会延迟 5~10 分钟启动压缩机(避免停电后管道内压力不均,导致压缩机液击),同时先启动风机,再启动压缩机,按 “安全顺序” 恢复运行。
	 |